2016-8-18 14:29:00 阅读2868 评论0 182016/08 Aug18
载《新发现》杂志2016年第7期
科学外史(121)
“顶级科学期刊”上非学术文本对影响因子的直接贡献
2016-7-29 10:08:00 阅读2766 评论0 292016/07 July29
2016-7-20 9:57:00 阅读2800 评论0 202016/07 July20
2016-7-13 18:08:00 阅读2706 评论0 132016/07 July13
2016-6-23 0:33:00 阅读2935 评论1 232016/06 June23
2016-6-15 9:46:00 阅读2665 评论0 152016/06 June15
载《新发现》杂志2016年第6期
科学外史(120)
打造“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的两栖秘诀
江晓原
“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的“两栖神功”
在今年第3期的“科学外史”专栏中,我曾将影响因子游戏比作学术江湖的《葵花宝典》。纯粹出于修辞方面的考虑,不妨将这个比喻再沿用一次。Nature、Science之类的西方科学杂志,能够在学术江湖中获得“顶级”的名头,确实有一些中国公众不熟悉的“神功”,这次就介绍其中的一项。
却说这项“神功”,那几家在中国科学界和以及与科学沾边的圈子中名声都非常大的所谓“国际顶级科学期刊”,比如《自然》(Nature
2016-6-2 10:01:00 阅读2355 评论0 22016/06 June2
载2013年5月10日《文汇读书周报》
南腔北调(128)
建构一个基本粒子的世界——谈《建构夸克:粒子物理学的社会史》
□ 江晓原 ■ 刘 兵
本来物理学家们觉得对基本粒子世界的图景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到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们感觉在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内部,还有结构,这些基本粒子很可能是由更为“基本”的某种东西组成。这种猜测中的、更为“基本”的东西,就被命名为“夸克”。
基本粒子原是肉眼无法看见的东西,只
2016-5-24 9:03:00 阅读2619 评论0 242016/05 May24
载2013年5月10日《文汇读书周报》
一本天文学名著的求全之毁
穆蕴秋
美国天文学家西蒙·纽康(1835-1909)在19世纪后期的国际天文学界名声响亮:他24岁因小行星轨道的计算成果声名鹊起,42岁那年成为美国航海天文年历编制
2016-5-16 15:00:00 阅读2829 评论0 162016/05 May16
2016-5-11 10:12:00 阅读2524 评论0 112016/05 May11
2016-5-7 9:47:00 阅读2858 评论0 72016/05 May7
2016-4-28 17:22:00 阅读3194 评论0 282016/04 Apr28